“目前動力電池成本占汽車總成本的60%,我們現在不是在給寧德時代打工嗎?”近日,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在2022世界動力電池大會上抱怨,動力電池價格太高,大部分新能源汽車企業(ye)都處于虧損狀態。
圖片(pian)來源:2022世界動力電池大會
要說錢都被動力電池企業賺走了,寧德時代可不同意。“我們公司今年雖然還沒虧本,但基本上在稍有盈利的邊緣掙扎,非常痛苦,利潤往哪兒走,大家可以想象。”面對曾慶洪的質疑,寧德時代首席科學家吳凱作出回應。
財報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寧德時代營收486億元,同比增長153%;凈利潤近15億元,下降23%。這是該公司自2020年三季度之后的首次季度業績下滑。寧德時代相關負責人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2021年以來,主要電池原材料均出現較大幅度上漲。特別是碳酸鋰,由于人為炒作等因素,自去年底以來價格加速上漲,一年漲幅超過10倍。這對公司產品成本造成較大壓力,導致了一季度公司的凈利潤有所下降,也使得電池行業整體上盈利都受到影響。”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市場一路高歌猛進,但從整車企業到關鍵零部件企業竟然都在抱怨“不賺錢”。那么,利潤究竟去哪了?
僅頭部盈利
2022年上半年,盡管遭遇了疫情的影響,但是新能源汽車銷量完成260萬輛,同比增長115%,滲透率高達21.6%,今年銷量預計將超過600萬輛。而在今年上半年,中國汽車產業銷量同比下滑6.6%,為1205.7萬輛。
新能源汽車的增幅在整個汽車產業中一枝獨秀。但事實上,目前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整車生產企業中僅有特斯拉和比亞迪兩家處于賺錢狀態;動力電池領域的盈利狀況也并不樂觀。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也表示,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已經實現了彎道超車,但仍有短板要補。“鋰、鈷、鎳等資源短缺,下游企業利潤偏低的現狀也需要改善。”
以(yi)國內新(xin)能(neng)源汽車銷(xiao)量規模最大(da)的(de)比(bi)(bi)亞迪為例。上半(ban)年,比(bi)(bi)亞迪累計(ji)銷(xiao)量超(chao)過64.1萬輛,甚(shen)至(zhi)超(chao)過特斯(si)拉(la)的(de)56.4萬輛。但從盈(ying)利(li)(li)(li)角度來(lai)看(kan),比(bi)(bi)亞迪與特斯(si)拉(la)的(de)盈(ying)利(li)(li)(li)能(neng)力相(xiang)(xiang)比(bi)(bi)仍有較(jiao)大(da)差距。根據業績(ji)預告,比(bi)(bi)亞迪上半(ban)年凈(jing)利(li)(li)(li)潤約在28億(yi)(yi)~36億(yi)(yi)元間。而以(yi)GAAP凈(jing)利(li)(li)(li)潤計(ji)算,特斯(si)拉(la)上半(ban)年合計(ji)賺(zhuan)了55.78億(yi)(yi)美(mei)元,折合人民幣約376.6億(yi)(yi)元,相(xiang)(xiang)當于日(ri)賺(zhuan)2億(yi)(yi)元。
而(er)對于大(da)多數新能源車(che)企來(lai)說,業(ye)績(ji)表(biao)現遠遠不如比(bi)亞(ya)迪,甚至仍(reng)處于虧(kui)損狀態。如北(bei)汽新能源的上(shang)(shang)市公司北(bei)汽藍谷2022年(nian)(nian)上(shang)(shang)半年(nian)(nian)業(ye)績(ji)虧(kui)損公告顯示(shi),預計2022年(nian)(nian)上(shang)(shang)半年(nian)(nian)凈(jing)虧(kui)損18億~22億元。造車(che)新勢力中,理想2022年(nian)(nian)一季(ji)度收入總額為(wei)95.6億元,但凈(jing)虧(kui)損為(wei)1090萬元;小(xiao)鵬一季(ji)度虧(kui)損了17.31億元;蔚來(lai)2022年(nian)(nian)第(di)一季(ji)度實現營收99.11億元,但凈(jing)虧(kui)損達到17.83億元,同比(bi)擴大(da)295.56%。
面對賺錢難的(de)現狀,理想汽(qi)車CEO李想此前在微(wei)博上表示,“二(er)季度電池(chi)成本上漲的(de)幅度非常離譜。”“已與(yu)電池(chi)廠商確(que)定二(er)季度電池(chi)漲價(jia)幅度的(de)新能源汽(qi)車品牌,基本上都立(li)刻(ke)宣布漲價(jia)。”
而在動力電池產業,不只是寧德時代面對利潤下滑的考驗。國軒高科今年一季度凈利3220萬元,同比下跌超三成;欣旺達一季度凈利9492萬元,同比下滑26%。“目前動力電池產業這么火,但是電池廠卻并沒有很好的利潤。”有動力電池企業人士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碳酸鋰的價格幾乎漲了10多倍,這導致電池廠壓力巨大。“沒有利潤,說明這個產業是有問題的。”
錢去哪了?
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在2022世界動力電池大會上表示,上游原材料的資本炒作,給動力電池產業鏈帶來了短期困擾,碳酸鋰、六氟磷酸鋰、石油焦等鋰電池上游材料均出現價格暴漲。
國軒高科也曾在5月6日的投資者電話會議上表示,今年盈利情況仍受原材料價格波動影響。欣旺達也在業績說明會上提及,原材料漲價是行業性問題,已與下游客戶形成價格聯動機制。
去年以來,鋰、鈷、鎳等電池原材料價格暴漲。上海鋼聯數據顯示,今年4月電池級碳酸鋰價格一度突破50萬元/噸,2021年初碳酸鋰價格僅5萬元/噸。
碳酸鋰價格為何一路飆升?有分析人士表明,目前全球已探明的鋰資源儲量可以生產160TWh(億千瓦時)的鋰電池,鋰本身并不稀缺。但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超預期爆發,激發了動力電池的市場需求,不排除嗅覺靈敏的資本投機炒作的可能。與此同時,礦產資源開采周期長、資金需求大、風險高,而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真正爆發,也是從近兩年才開始。在俄烏沖突影響下,全球尤其是歐洲能源加速轉型,也使得儲能市場對鋰資源產生了更為強勁的需求。鋰作為能源金屬,其重要性在得到充分認識后受到追捧,出現供不應求也不難理解。
東證期貨指出,當前鋰電產業鏈供應端的瓶頸仍在于上游資源端,行業利潤加速向上游集中。如融捷股份、天齊鋰業、贛鋒鋰業、盛新鋰能等礦企實現超額利潤;天齊鋰業更是以超96億元的凈利、超110倍的增幅成為“預增王”;融捷股份、天華超凈、西藏礦業凈利潤增幅也在數倍至幾十倍不等。
如何改善盈利?
為了改善盈利狀況,曾慶洪透露,廣汽集團已經在制造電池,還在考慮買鋰礦,進行全產業鏈布局。據悉, 廣汽埃安目前正在籌建動力電池公司及動力電池量產生產線,推進電池自研、自產的產業化布局,實現自主可控的動力電池供應。此外,曾慶洪建議國家層面加強電池行業監督引導和統籌協調,改善供需失衡,協調價格回調到合理區間。
為應對原材料價格上漲,除了自己挖礦,動力電池回收拆解理論上也不失為一個好途徑。“電池里面絕大部分材料都是可以重復進行利用的,目前我們鎳鈷錳的回收率已經達到了99.3%,鋰達到了90%以上。”曾毓群表示,電池不同于石油,石油用了后就沒有了,電池里面絕大部分材料都是可以循環利用的。
“上游原材料的價格波動為階段性影響,接下來,隨著資源端和供應鏈擴產,供需局面將逐漸好轉,預計價格將回落到理性水平。”寧德時代相關負責人表示,“寧德時代這兩年也增強了對上游供應鏈的投資和布局,將有助于進一步保障原材料供應,穩定采購價格。”
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宇平表示,如果按照現在的產業發展下去,鋰鎳鈷只能支持幾十年。通過回收,到2025年鋰鎳鈷能夠達到當年需求的三分之一。“我們為什么做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就是做千萬噸級的礦山”。
天風(feng)證(zheng)券預計(ji)2030年(nian)我國動(dong)力電池(chi)總退役(yi)量有望達到380.3GWh,2021-2030年(nian)十(shi)年(nian)CAGR高達48.9%,未來(lai)有望呈現(xian)指數式增長(chang)。
圖片來源:央視財經
動力電池回收價格也一路水漲船高。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教授李寶華表示,當電池級碳酸鋰的價格處于3.7萬元/噸的時候,磷酸鐵鋰廢料是2500元/噸;而當下,電池級碳酸鋰的價格為50萬元/噸,磷酸鐵鋰廢料的價格卻是8.2萬元/噸。這意味著,原料價格漲了12.5倍,對應的廢料卻漲了31.8倍。
不過,也應該看到,目前我國動力電池回收也面臨不少問題。中國工程院院士孫逢春表示,我國動力電池回收面臨三大挑戰:原材料短期供需失衡矛盾較為突出;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市場機制成熟度不高;發達國家設置“碳壁壘”。
GGII(高工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鋰電池理論退役量達51.2萬噸,實際回收廢舊鋰電池29.9萬噸,其中用于再生利用的電池25.8萬噸,用于梯次利用的4.1萬噸。
目前,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參與者積極探索出路。如以廣汽集團為代表的主機廠被迫后向一體化“造電池”和布局電池原材料。電池廠商寧德時代則布局動力電池的回收利用,以改善上游原材料價格不斷飆升帶來的影響。“長期看,在全球共同推進‘雙碳’目標的背景下,新能源行業發展不會因為這些短期波動而變化,前景依然廣闊。”寧德時代負責人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