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吉林、陜西等地陸續部署2018年大氣污染綜(zong)合治(zhi)(zhi)理(li)(li)工(gong)作。其中,河北(bei)明確(que)年度主要污染物降(jiang)低目(mu)標值;陜西將鐵腕治(zhi)(zhi)理(li)(li)霧霾列(lie)為環保(bao)頭號工(gong)程。來自環保(bao)部的數據顯示(shi),近兩年來在(zai)各級部門綜(zong)合治(zhi)(zhi)理(li)(li)下,大氣(qi)污染防治(zhi)(zhi)已(yi)經(jing)取得階段性效果,各項空氣(qi)質量改善(shan)目(mu)標全面(mian)實(shi)現。專家(jia)分析指出,下一步(bu)要加(jia)快產業結構(gou)、能源(yuan)結構(gou)和交通結構(gou)的調整(zheng)步(bu)伐,從根本(ben)上解決京津冀及(ji)周邊地(di)區大氣(qi)污染頻(pin)發的問題。
多地布控春季大氣污染防治工作
2月底,河北省召開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工作會議提出,2018年河北將突出重點區域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深入推進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調整,健全完善監測監控體系,加強基層環保能力建設,強化執法檢查和專項督察,推進全省空氣質量持續改善。目標是,2018年全省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比2017年下降6%以上,達到61微克/立方米。
針對具體工作部署,河北省要求各級各部門抓好頂層設計,制定三年作戰計劃和“保底線、退后十”集中攻堅方案;抓好燃煤污染治理,推進清潔取暖;抓好工業污染防治,堅決去產能,狠抓“散亂污”企業和重點行業整治;抓好交通運輸領域污染防治,加快調整貨運結構;精準應急減排,最大程度“縮時削峰”。同時,要嚴格責任落實,強化督察執法,嚴肅考核問責,確保圓滿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在此之前,陜西省召開鐵腕治霾工作會議。會議強調,要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將鐵腕推進霧霾治理列入環保頭號工程。陜西省提出,鐵腕治霾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底線任務。全省要認真落實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方案,堅持減煤、控車、抑塵、治源、禁燃、增綠“六策”并舉,把各項任務落到實處。嚴把項目準入關,搞好節能減排,加強植樹造林,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發展清潔生產,倡導綠色生活方式,推動全省大氣質量持續好轉。
此外,近日吉林省長春市環境保護局要求全市各級環保部門進一步強化對春季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管控,采取按日計罰、查封扣押、限產停產、行政拘留等有力措施,加大對企業偷排、超排等違法排污行為的查處力度,切實改善全市春季大氣環境質量。同時,明確職責分工及重污染天氣預警下的重點檢查企業名單,檢查任務落實到人。進一步強化對所有在線數據進行實時監控,保證污染防治設施正常運行。
大氣污染防治進入攻堅期
今年2月底,環境保護部召開例行發布會,介紹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進展情況。環境保護部大氣環境管理司司長劉炳江表示,《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簡稱《大氣十條》)實施以來,全國大氣污染防治取得了階段性進展,各地空氣質量總體改善,重點區域明顯好轉。
具體而言,截至2017年底,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顆粒物(PM10)濃度下降10%以上;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細顆粒物(PM2.5)濃度分別下降25%、20%、15%左右。《大氣十條》確定的各項空氣質量改善目標全面實現。
劉炳江介紹說,目前全國范圍內已經初步建立了大氣污染防治體制機制。齊抓共管的治理格局初步建立,細化分解任務,層層壓實責任,并實施年度考核。與此同時,對31個省(區、市)開展中央環保督察;開展“2+26”城市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察。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得到有力有效落實。
其次,區域聯防聯控實現重大創新。在京津冀、長三角等重點區域建立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打破了行政區劃界限,著力破解大氣污染長距離傳輸、區域間相互影響的世界性難題。
此外,環境法治保障更加有力。環境保護法和大氣污染防治法相繼修訂出臺,按日計罰、停產限產、查封扣押等執法手段更加豐富。通過組織大氣污染防治專項執法檢查,超標排放等環境違法行為得到遏制。
調整能源結構和產業結構
劉炳江分析指出,當前我國環境空氣質量在全國范圍和平均水平上總體向好,重點區域明顯好轉,大氣污染防治取得了階段性明顯進展,但與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相比仍有較大差距。一是部分地區、部分時段環境空氣重污染問題仍然突出;二是區域進展不平衡,部分地區工作相對滯后;三是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以重化工為主的產業結構、以公路貨物運輸為主的運輸結構尚未轉變,污染物排放量大,我國大氣污染防治總體形勢依然嚴峻。
針對下一步工作,劉炳江介紹說,環保部將按照黨的十九大部署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深入總結《大氣十條》實施情況,制定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作戰計劃。明確具體戰役及其時間表和路線圖,以京津冀及周邊、長三角等重點區域為主戰場,集中優勢兵力,強化區域聯防聯控,一個戰役接著一個戰役打,確保三年取得更大成效。
具體而言,在調整產業結構方面,將全面推進“散亂污”企業及集群綜合整治,將所有固定污染源納入環境監管,對所有重點工業污染源全面安裝在線監控,明確無證排污和排放不達標企業最后改正時限,逾期依法一律關停。在重點區域實施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實現深度治理。在鋼鐵、焦化行業開展超低排放改造重大工程。
在加快能源結構調整方面,淘汰污染重的煤電機組,增加清潔電力供應。在重點地區,推動加大天然氣和電力供給保障力度,大幅削減煤炭終端消費總量。
在重污染天氣應對方面,進一步完善空氣質量預測預報體系,推進6個區域空氣質量預測預報中心盡快形成能力、發揮作用。完善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優化啟動標準,壓實應急減排清單措施,實施區域應急聯動,力爭使重污染過程縮時削峰。
中國環境(jing)科學研究(jiu)院大(da)氣(qi)環境(jing)首席科學家(jia)柴發(fa)合分析(xi)指(zhi)出,在重污(wu)(wu)染天氣(qi)防控方面(mian)(mian),一(yi)方面(mian)(mian)要加快(kuai)產(chan)業結(jie)構、能源結(jie)構和(he)交通結(jie)構的調整步(bu)伐,從根本上解決京津冀及周邊(bian)地區大(da)氣(qi)重污(wu)(wu)染頻發(fa)的問題,另一(yi)方面(mian)(mian),要積(ji)極研判空(kong)氣(qi)質量形勢,及時采取有(you)效(xiao)減(jian)(jian)排措施,減(jian)(jian)輕重污(wu)(wu)染天氣(qi)的影響(x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