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在葉縣田莊鄉金崗李村的雅利達磨具有限(xian)公司內,吃罷(ba)午(wu)飯的工人們陸(lu)陸(lu)續(xu)續(xu)回(hui)到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切(qie)割砂紙片、磨(mo)具(ju)打膠(jiao)、做百(bai)葉(xie)輪(lun)……經過一道道工序,一個個百(bai)葉(xie)輪(lun)做了出(chu)來。
“我們公司是專業從事磨料磨具生產(chan)和銷售(shou)的進出口(kou)企業,主要生產(chan)平面(mian)砂(sha)布(bu)輪(lun)、立式砂(sha)布(bu)輪(lun)、羊毛輪(lun)、卡盤輪(lun)等,年產(chan)值(zhi)3000余萬元,出口(kou)銷售(shou)占85%以上。”該公司負責人李俊平說。
今年41歲(sui)的(de)李(li)(li)俊平(ping)是金崗李(li)(li)村人(ren)。2002年,20歲(sui)出頭(tou)的(de)李(li)(li)俊平(ping)經人(ren)介紹,到(dao)鄭州(zhou)一家磨具廠打工,制作(zuo)百葉輪片(pian),他一路從學(xue)徒(tu)、班長一直干到(dao)管理80多人(ren)的(de)車(che)間主任,工作(zuo)雖然(ran)有壓力(li),但(dan)很穩定(ding)。
俗話說(shuo),不(bu)想(xiang)當將軍的(de)士(shi)兵,不(bu)是好士(shi)兵。時間長了,李俊平覺(jue)得打工不(bu)是長久(jiu)之計。他看準百葉輪行業市場前景良好,有很大商機,便(bian)想(xiang)返鄉開(kai)創自己(ji)的(de)事業。
李俊(jun)平把這個想法告(gao)訴了一(yi)起打工的妻(qi)(qi)子(zi)(zi),妻(qi)(qi)子(zi)(zi)非常支持(chi)他的決定(ding),二人一(yi)起辭(ci)工返鄉。“返鄉創業(ye)不是(shi)任(ren)性之舉,而是(shi)經過深思熟慮之后作(zuo)出的決定(ding)。”李俊(jun)平說。
回到(dao)家鄉后(hou),夫妻(qi)二人買來原材料(liao)、工具(ju)(ju),在家里建起了作坊式磨具(ju)(ju)加工廠,開(kai)始了最初的創業。李(li)俊(jun)平輾轉到(dao)廣東省等沿海城市(shi)的造船(chuan)廠等聯(lian)系業務,很快(kuai)就接到(dao)了訂單。
“剛開始都是純手工制作(zuo),每(mei)天只(zhi)能做(zuo)兩三千片。”李俊平回憶道。
隨著(zhu)李(li)俊平(ping)的(de)努力(li),訂單不斷(duan)增多,事業的(de)版(ban)圖不斷(duan)擴大(da),家庭式作(zuo)坊已經不能滿足需要。2018年,田(tian)莊鄉政府得知李(li)俊平(ping)的(de)情況后(hou),主動(dong)幫助他協調土地、資金等(deng),在金崗李(li)村(cun)路邊為他規劃了占地30余畝的(de)廠區(qu)。李(li)俊平(ping)投資300余萬元,建(jian)成了7000平(ping)方米的(de)現代化廠房(fang),吸納(na)120余人就業,月均工資3500元,并投資1000余萬元購(gou)買了全(quan)自動(dong)生產(chan)線,目(mu)前可日產(chan)磨片10萬片。
“近幾年(nian),我們主要做出口(kou)訂單,產品銷往韓(han)國(guo)、日本、德國(guo)、俄羅(luo)斯、印度等20多個(ge)國(guo)家,年(nian)創外匯130余(yu)萬(wan)美(mei)元。”李俊平說。
經過多(duo)年(nian)的(de)摸索,李俊平了(le)解到,全球(qiu)需要(yao)的(de)磨(mo)料磨(mo)具70%以上都是(shi)在中國(guo)采購,為將(jiang)事業(ye)做得(de)更大,他在鄭州成立(li)了(le)貿(mao)易公司,招(zhao)聘十(shi)幾位985、211高校畢業(ye)的(de)大學生,專(zhuan)門做出口貿(mao)易。
“目(mu)前百葉輪市場仍供不應(ying)求,接下來,我將(jiang)繼(ji)續擴大企業規模,往規范(fan)化、國際(ji)化上不斷邁進,為家(jia)鄉發展、為百姓就(jiu)業盡自己的一(yi)份力(li)量。”李俊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