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董揚的一句“地補就不補車了,方向是補電”,備受汽車圈關注的新能源汽車退坡(po)新政(zheng)也(ye)終于“水落(luo)石出”。
董揚是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常務副會長。今天(3月2日),董揚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對新能源補貼政策的細節進行了回應。他表示,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政策很快就要出爐,而地補將有重大調整。他稱,“地補就不補車了,方向是補電”。
2019年是新能源車補貼新政實施的一年,補貼金額繼續退坡已成定局,但政策何時落地、補貼金額退坡幅度多少等問題至今未定。此前有消息稱,2019年新能源車補貼退坡將達50%。此外,也有傳聞稱,2019年新能源補貼退坡幅度50%,在過渡期3個月內,補貼退坡幅度為30%。但最終的方案究竟如何,一直是撲朔迷離。
近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董揚在接受國內媒體采訪時,對于新能源補貼政策的細節進行了回應。他表示,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政策很快就要出爐,而地補將有重大調整,“地補就不補車了”,其表示,地補的方向是“補電”。
與此同時,他分析認為,隨著補貼政策的調整, 中國電動車不會朝著低速方向發展。“要看中國的電動車和誰比,和(外資)同檔次的汽油車比,我們的成本是偏高些,但是如果你和同檔次的電動車比,中國電動車成本并不高。例如跟特斯拉比,跟日產的聆風比,跟寶馬i8比,那中國電動車并不見得就貴。”
此外,他強調,補貼政策的調整,將有利于電動車競爭進一步回歸市場。董揚表示:“在沒有補貼之后,新能源汽車將回歸到市場,那些片面追求續航里程,造成高成本、高價格的這部分產品,就會減少。當然也不完全沒有,企業也會推出一些長里程、高檔次的產品,但是消費市場更多是追求續駛里程和價格比的,里程短一點,比如說200公里左右,但是價格低一點的產品,這也很可能。”
董揚的此番分析,與此前汽車圈傳聞的補貼新政將讓“盲目追求高續航、高能量密度的市場風氣回歸理性”不謀而合。
現行的新能源補貼政策以高續航、高能量密度作為衡量標準,導致了市場上大批高續航里程車型的誕生。這本是基于政策和消費市場需求而產生的好的現象,而目前的新能源電池技術卻無法兼顧安全性和高續航性能,導致了諸多安全事故的發生。
正是(shi)(shi)因為如此,究(jiu)竟多長的(de)(de)(de)續航里程才是(shi)(shi)符合消費需求的(de)(de)(de)問題再一次被熱切討(tao)論(lun)。即將頒布的(de)(de)(de)新(xin)能源(yuan)補貼新(xin)政(zheng)在履行(xing)(xing)補貼進一步(bu)退坡的(de)(de)(de)承諾(nuo)時,是(shi)(shi)否(fou)會重新(xin)審(shen)視新(xin)能源(yuan)的(de)(de)(de)續航和(he)安全問題呢?從行(xing)(xing)業(ye)傳言和(he)業(ye)內專(zhuan)家發言的(de)(de)(de)蛛絲馬跡(ji)中,或許能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