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日本政府購買釣魚島這一鬧劇的升級,正在進一步傷害中日雙邊貿易。數家稀土出口商9月18日告訴本報記者,釣魚島風波可能使得中國稀土對日的出口再度面臨停滯。2010年9月的中日釣魚島撞船...
日本政府購買釣魚島這一鬧劇的升級,正在進一步傷害中日雙邊貿易。數家稀土出口商9月18日(ri)告訴本(ben)報記者,釣魚島風波可能使得(de)中國稀(xi)土(tu)對(dui)日(ri)的出(chu)口(kou)(kou)再度面臨停滯。2010年9月的中日(ri)釣魚島撞(zhuang)船事件(jian)后兩個月時(shi)間(jian),中國未(wei)再對(dui)日(ri)本(ben)出(chu)口(kou)(kou)稀(xi)土(tu),日(ri)本(ben)輿論當時(shi)就(jiu)稱這是中日(ri)邦(bang)交恢復以來,中國首(shou)次對(dui)日(ri)本(ben)實施的經濟制(zhi)裁。
熟知中日煤炭貿易的北京長貿咨詢公司總經理黃騰判斷,原計劃定于10月在杭州舉行的中(zhong)日動力煤長協談(tan)判可能也會(hui)因(yin)釣魚(yu)島事件取消,一旦此事兌現,將是(shi)中(zhong)日動力煤年度合約30多年來首次落空。
外貿系統人士透露,中國對日本的經濟制裁實際上分兩部分,一部分是民間自發的抵制日貨,這將打擊日本對華出口的汽車、家電以及電子數碼產品;第二部分是官方的制裁,從中日經貿的大局來看,官方預計仍會保持克制,即便有經濟制裁措施,預計也不會對汽車、家電這類大類商品出手,但有可能限制稀土、原油、煤炭等資源類產品的對日出口。
稀土等資源出口可能有變化
事實上,中國的稀土出口已經出現下降。海關的統計顯示,1-7月(yue)(yue)份中國(guo)稀(xi)土礦石、金屬(shu)及(ji)化合(he)物的出(chu)口量下(xia)降36.7%,至2.17萬噸。其中,7月(yue)(yue)份中國(guo)出(chu)口稀(xi)土礦石、金屬(shu)及(ji)化合(he)物3746噸,較上年同期下(xia)降23.6%。
日本是中國稀土的主要市場之一,在2009年之前,日本稀(xi)土(tu)9成以(yi)上來(lai)自中國。稀(xi)土(tu)是電子工業(ye)不可或(huo)缺的原(yuan)料。
江西贛州一家稀土出口商說,今年以來稀土的訂單已經出現大幅縮減,這主要源于全球經濟減速背景下日本等主要進口商對稀土的需求開始減弱。稀土價格在2011年出(chu)現大幅下(xia)跌,中國2011年的稀土出(chu)口配額甚(shen)至沒有用完。
他猜測,后續數月可能因為政治因素,稀土輸日還將停滯,2010年中日(ri)撞船事件時,該公(gong)司對(dui)日(ri)的稀土出口停滯了(le)約兩(liang)個月(yue)。“因為商檢等(deng)各種原(yuan)因,無(wu)法清關。”他說。
商務部研究院亞非所研究員宋志勇分析,當前來看,限制稀土出口對日本短期影響較為有限,一則日本雖然不生產稀土,但稀土的儲備量充足,短期的制裁難以對日電子產業造成實質影響;二則,日本也在避免過分依賴中國稀土,2010年(nian)開始就(jiu)在不斷(duan)尋(xun)求中國(guo)以外的稀(xi)土進口,也(ye)在開發不使用稀(xi)土的電子零(ling)部件。
根據日本統計,2012年上半年,日本(ben)從中(zhong)國進(jin)口(kou)的稀(xi)土(tu)金屬總量為3007噸(dun),僅占其稀(xi)土(tu)總進(jin)口(kou)49.3%,自2000年以(yi)來(lai),這(zhe)一(yi)數(shu)值首次降至50%以(yi)下。2011年,日本(ben)從中(zhong)國進(jin)口(kou)的稀(xi)土(tu)就(jiu)比上一(yi)年減少了34%,為1.54萬噸(dun)。
不過,日本所獲取的稀土資源大多數為鈰、釹等“輕稀土”(能確保日本國(guo)內需(xu)求的六至(zhi)八成),但應用(yong)于電動汽(qi)車、節能家電引擎的永久(jiu)磁(ci)石用(yong)鏑元素等“重稀土(tu)”,日本對中國(guo)的依賴度仍為90%以上。
中日動力煤長協恐前景不明
中日動力煤的談判也一直被認為帶有準官方的性質,這一從1978年以來就(jiu)持續未曾間(jian)斷的(de)動力煤供給的(de)長(chang)期協議,今(jin)年可能無(wu)法再繼續。
促成此長協的中日長期協議貿易委員會和日中長期貿易協議委員會,每年一次會晤就曾經因為2010年的中日撞(zhuang)船事件(jian)而取(qu)消過一(yi)次。
事實上,中國對資源保護的加力使得中國政府自2008年(nian)左(zuo)右開始不(bu)斷削減(jian)煤(mei)(mei)炭的出口配額,而中國國內市場需求的升溫使得中國2009年(nian)開始從(cong)(cong)煤(mei)(mei)炭的凈(jing)出口國逆轉(zhuan)為凈(jing)進口國。這一背景下(xia),中日動力煤(mei)(mei)的長期(qi)協議數量(liang)一直(zhi)在逐年(nian)減(jian)少(shao),至(zhi)去年(nian),已(yi)經從(cong)(cong)高峰(feng)時期(qi)的三四千萬噸(dun)(dun)縮減(jian)至(zhi)僅有(you)60多(duo)萬噸(dun)(dun)。
黃騰說,日本不生產煤,考慮到中國距離日本更近,在設計煤炭貿易構成時就在避免過分倚重中國資源,“否則一旦出狀況,其他國家動力煤也很難在短期時間內填補得上。”
中國近年煤炭出口的縮減,使得日本不得不更多從澳大利亞等地進口動力煤,對中國煤需求的依賴已經不深,最高峰時,中國動力煤出口占日本需求量約兩到三成。
持續下降的中日貿易
根據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發表的2011年中日貿易統計(ji)分析報(bao)告(gao),據日方(fang)統計(ji),2011年中日貿易總額比上年增長14.3%,達到3449億美元,其中自華進口(kou)1834億美元,增長20%,對華出口(kou)1614億美元,增長8.3%,三者(zhe)皆創歷史(shi)最高水平。
根據JETRO提(ti)供的(de)(de)數(shu)據(ju),中(zhong)日(ri)貿(mao)(mao)易(yi)額占日(ri)本貿(mao)(mao)易(yi)總額的(de)(de)比(bi)例為20.6%。據(ju)統計(ji),2011年(nian)日(ri)本在中(zhong)國(guo)大陸擁有非制造企業(ye)2487家,占日(ri)本海外(wai)非制造企業(ye)10187家的(de)(de)24.4%。
中國是日本最大的貿易伙伴,而在日本2011年(nian)的大(da)(da)地震之后,日本已經落(luo)后于東盟,是中國(guo)第(di)四大(da)(da)貿易伙伴。
事實上,在釣魚島風波之前,中日雙邊貿易已經持續出現下降。中國海關的統計顯示,今年1-8月(yue),中日(ri)雙邊貿易(yi)總值為2187億美元,下降(jiang)1.4%。
外貿系統人士告訴記者,中日矛盾的升級會使得中日貿易降幅加深,佳能、松下等在華工廠關鍵的零部件仍然在日本采購,普通部件才在華采購,近期多家日資工廠的暫時停產可能會影響相關零部件的后續進口。而此前由于受全球經濟減速影響,這些商品的進口已經出現了下降。
宋志勇說,購島鬧劇對中日貿易的影響仍有待觀察,事件會發酵至哪一步還是未知。他說,考慮到貿易訂單的周期,事件影響會在中國11月甚至12月的海關統計數據(ju)中部分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