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pin)(pin)大鱷LV將30多家(jia)(jia)個體戶告上法庭、洋酒品(pin)(pin)牌軒尼詩狀告600多家(jia)(jia)商戶……近(jin)期,知名(ming)品(pin)(pin)牌集(ji)中打假的(de)舉(ju)動引發了(le)多方(fang)關注(zhu)。而廈門(men)一家(jia)(jia)臺資(zi)企業也采取(qu)了(le)類(lei)似的(de)方(fang)式,在3年多的(de)時間內(nei)起訴了(le)上千家(jia)(jia)售(shou)假商戶。
目前,該企(qi)業的(de)打(da)假(jia)行(xing)動仍在繼續之中。然而,這種(zhong)打(da)假(jia)方式(shi)卻遭遇(yu)了“釣魚(yu)式(shi)打(da)假(jia)”的(de)質疑。
打假反遭售假商戶質疑
近期,廈門一新砂輪公(gong)司對廣東(dong)東(dong)莞(guan)數百家五(wu)金商戶提(ti)起了(le) “侵犯商標專用權”訴訟,然而,當地部分商戶卻質疑(yi)一新公(gong)司進(jin)行“釣魚式打(da)假”,并聯合聘(pin)請了(le)律師應訴。目前,該案件還在(zai)審理之(zhi)中。
“比如(ru)(ru),打假人員到(dao)店(dian)內(nei)買(mai)貨,如(ru)(ru)果店(dian)內(nei)沒有,他們就說可(ke)以到(dao)別家去拿(na)。這樣(yang),賣一(yi)(yi)盒15元的(de)砂輪片,最終卻要賠上萬元。”當地一(yi)(yi)些(xie)商戶如(ru)(ru)是表示(shi)。
“事實清楚,整個打假過程肯定是合(he)法的(de)。”昨日,廈門一新(xin)砂輪法務(wu)部經理許(xu)先(xian)生接受導報(bao)記(ji)者采訪時表示(shi),他們不擔心被(bei)抹黑(hei),只要(yao)對方有證據(ju),他們愿承(cheng)擔相應(ying)的(de)法律責任。
許先生解釋,在打假過(guo)(guo)程中,他們一般(ban)采取三個步驟:聘(pin)請調查(cha)人員對市場摸(mo)底;通過(guo)(guo)公(gong)證機關進(jin)行(xing)公(gong)證;在當地聘(pin)請律師進(jin)行(xing)維權訴訟(song)。
導報記者了解到(dao),一新砂(sha)輪(lun)是一家臺資企業(ye),成立(li)于1967年(nian),于2000年(nian)在(zai)廈(sha)門設立(li)公司(si)。其(qi)4×1尺(chi)寸(cun)型切割砂(sha)輪(lun)片在(zai)業(ye)內占(zhan)有率(lv)極(ji)高,公司(si)品(pin)牌“一比多”也(ye)成為該尺(chi)寸(cun)砂(sha)輪(lun)片的(de)代(dai)名詞。此前,一新公司(si)已經(jing)在(zai)全國起訴了上千家商戶,其(qi)中,大部分選擇了和解的(de)方(fang)式。
假貨泛濫逼(bi)急(ji)一新公司
“這也是無奈之舉,這是目前(qian)我們(men)(men)所能找到的最有效的維(wei)權方式。”一新(xin)方面表示(shi),剛(gang)在大陸銷(xiao)售時,他們(men)(men)的產品因性(xing)價(jia)比高迅速(su)打開了(le)市(shi)場。不(bu)過(guo),隨后因假貨泛(fan)濫銷(xiao)量有所萎縮。更讓(rang)人無法忍受的是,他們(men)(men)不(bu)時會接到砂輪片傷人的投訴(su),但(dan)最終(zhong)發現都是假貨惹的禍。
一新方面(mian)調查發現,市面(mian)上90%以上的五(wu)金店(dian)都有出售他們的品牌,但其(qi)中八九成都是假貨(huo)。據了解,賣一件正品的利(li)潤在16元(yuan)左右,而如果是假貨(huo),利(li)潤空間在200多元(yuan)。
2006年,一(yi)(yi)新公司聯合當地工商(shang)執法部(bu)門在(zai)浙(zhe)江永康查獲一(yi)(yi)造(zao)假(jia)工廠,但遭遇(yu)圍攻,最終一(yi)(yi)件假(jia)貨也沒帶出(chu)來。隨后,他(ta)們改(gai)變策略,于(yu)2007年在(zai)上海起訴了8家售假(jia)的批發商(shang)。
雖然全部(bu)勝訴,但執行(xing)時(shi)這些商戶(hu)或不再經營,或更換經營地(di)點,原本20多萬(wan)元(yuan)的賠(pei)償(chang)款,最終只獲得3萬(wan)元(yuan)左右,而(er)一新公司(si)光(guang)訴訟費用就花了10多萬(wan)元(yuan)。2008年后,他們改變(bian)打假(jia)方式,開(kai)始從范圍更廣的帶有批發(fa)性質的五(wu)金(jin)商戶(hu)入手。
“最終,我們選(xuan)擇了1000多(duo)家(jia)(jia)作為訴訟對象。”許先生告(gao)訴導報(bao)記者,其(qi)實,根據他們的調(diao)查,僅(jin)目(mu)前發(fa)現的售(shou)假商家(jia)(jia)就(jiu)達到(dao)了上萬家(jia)(jia)之多(duo)。
打假幾年(nian)倒(dao)貼200多萬(wan)
在訴訟中有商(shang)家質疑,一新(xin)公司其實是借著打(da)假的(de)幌子獲取(qu)暴利。
導報記者了解到,一件(jian)訴訟(song)的(de)費(fei)用主要包括三部分(fen):前期調查人工費(fei)1000元(yuan),公證(zheng)費(fei)1000元(yuan),律師代理費(fei)3000-5000元(yuan)。而一新在(zai)法院訴訟(song)的(de)標(biao)的(de)為2萬-5萬元(yuan),和解金在(zai)1萬-2萬元(yuan)。
如果單純從成本和獲利對(dui)比看(kan),一新(xin)公司(si)似乎的確存在著暴利的可能。
“我們(men)(men)的(de)初(chu)衷(zhong)不是(shi)賺錢,而且(qie),我們(men)(men)根本沒從(cong)中(zhong)賺到錢。”許(xu)先生解(jie)釋,單個案件可能是(shi)盈利的(de),但這幾年他們(men)(men)總(zong)共(gong)起訴了1000多家,但最終真正取得(de)賠(pei)償金的(de)僅有100多家,更多的(de)則是(shi)執行(xing)不到。目前,他們(men)(men)的(de)打假投入(ru)已(yi)經將近500萬元,單算打假這筆賬,至今(jin)還倒貼200多萬元。
許(xu)先生(sheng)有(you)些憤然地表示,很多(duo)人只看(kan)到表面的(de)得失,卻(que)不關心一個(ge)品牌的(de)侵害,這種無形資產的(de)損失對一家企業來說才(cai)是更大的(de)傷害。
“我們不(bu)但要(yao)(yao)贏得(de)官司,還要(yao)(yao)贏得(de)輿(yu)論的支持。”許先生(sheng)明確表(biao)示,一新的打假行動(dong)肯(ken)定(ding)還會繼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