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識鄧總,并進而了解一家專注于一個細小而狹窄的領域,把產品做到極致,成為這個領域最有影響力的品牌和供應商企業,緣于今年協會舉辦的第二期涂附磨具技術培訓。
翻看學員花名冊,在清一色的涂附磨具行業企業學員里,罕見地出現了一家金剛石企業,而且是董事長率總工程師和技術人員三個人一起前來參加培訓。
這是一家什么樣的企業?為什么要來參加涂附磨具的培訓?是特別注重學習,還是要跨界轉行?真要跨界,可不一定是個好主意,因為涂附磨具行業的結構性產能過剩也已相當嚴重了。
疑問多多,見面聊聊吧。
跨界培訓,收獲了同行里學不到的東西
記者:作為金剛石制品企業,為什么來參加涂附磨具行業的培訓班?
鄧總:我們在金剛石研磨拋光方面已經做了二十幾年了,十年、五年以前市場很好做,但現在競爭越來越厲害。
在這個過程中,大家都在競爭中進步,我們也一直在前進。但最近覺得在一些方面遇到了瓶頸,比如在拋光的時候,國內只有一個標準叫光澤度,但在美國光澤度只是檢測產品的一個指標,還有一個指標叫清晰度。就是拿光澤度儀器測試的時候,光線60度角射進去再反射光多少,100度是極致,一般達不到,90度以上就很好了。但即使光澤度很高,用眼睛看上去表面還是有一層霧霧的,這就是清晰度不夠好。國內沒有這個標準。我們從美國進口了一臺清晰度檢測儀器,據我所知這可能是國內的第一臺。它對清晰度的定義完全不同,測試的方法也不同。由此也讓我們認識到,產品只能拋出“光澤度”不足以與國外產品競爭,還要在“清楚度”上下工夫。
我們跟國內很多大學都有合作,比如我的母校廈門大學、我讀研的四川大學以及華僑大學、華南理工等等,我們不斷地與大學交流,希望從他們那里了解到理論上拋光的機理核心是什么,為什么要這么拋?如果不了解機理和測試標準,那是沒有目的的。碰巧從網上看到了這個培訓通知,看到了鄒院長主講的《難磨材料的研磨拋光》課題,我感覺雖然講的是涂附磨具,但道理肯定是相通的。過來肯定會有收獲。
果然不出所料。鄒院長講了很多不同材質的磨削拋光原理與解決方法。比如拋光鋁鎂合金的時候,因為材質比較軟,拋光很容易,但拋光表面會有一些劃痕,這是因為用的拋光材料比較硬而產生的。實際上無論拋光什么材料的時候都會遇到這個問題,我們在拋光其他材料的時候也遇到了。鄒院長講的處理方法是在不同的階段用不同的拋光材料。第一段是用來磨的,效率要高;第二段把產生的劃痕去掉,要換工具,不同材質或不同結合劑的;最后的拋光要換另一種結合劑,或者不同材質的,有的甚至會用到羊毛或化學的東西,不純粹用磨料。鄒院長的課從思路上給我很大的啟發,原來拋光可以換不同的材料或者不同形態的工具去解決實際問題。這個收獲是平常沒法從純技術角度或者從同行那里取得的。
在課間交流的時候,我說“普磨很奇怪,無論什么拋光基本上到800mu”,他說“往下拋就拋不下去了,接下來怎么辦”?我說“1500、3000啊,上去不就可以了”?鄒院長說“不行!”其實這也正是我們目前遇到的一個問題。我問“為什么”,他說“因為這個數字在把持1500、3000時候它太小了,當它把持到的時候如果用很硬的基質,就會劃傷已經拋好的面,因此只能用軟基質的,但是會面臨另一個問題,因為它的粒度很小,在頂到被加工對象的時候,就會被頂進去,實際上它就沒有切削力了,自然起不到拋光作用。因此,拋光材料用到800mu以后如果還需要拋光,只能想其他方法”。
這也是一個非常大的收獲。雖然我們的加工對象跟涂附磨具不一樣,但鄒院長給了我一個思路:不能朝著一個方向走到3000 mu,我們甚至走到了6000 mu。要嘗試改變其它的材料或結合劑。當然,回去以后應該怎么做我還沒想清楚,但我知道我們要改變思路了,要做很多工作,我們的方向性會更強。這是我最大的收獲,也是來之前沒想到的收獲。
這(zhe)樣的(de)(de)培訓我覺得(de)時間(jian)太短了(le)(le),昨天鄒院(yuan)長只講(jiang)了(le)(le)一(yi)上午,我覺得(de)這(zhe)個課題最(zui)少要講(jiang)一(yi)兩天,可(ke)以更(geng)詳細一(yi)點。學習這(zhe)些,才能知道世界上最(zui)先(xian)進的(de)(de)在(zai)哪(na)里,方向在(zai)哪(na)里。鄒院(yuan)長講(jiang)的(de)(de)都是最(zui)前沿(yan)的(de)(de)東西(xi),了(le)(le)解了(le)(le)這(zhe)些再去接觸客戶,從客人(ren)的(de)(de)角(jiao)度講(jiang),你和他講(jiang)最(zui)先(xian)進的(de)(de)東西(xi),他會認為(wei)你連(lian)這(zhe)個都研究(jiu)透了(le)(le),小(xiao)的(de)(de)東西(xi)對你已經(jing)沒問(wen)題。這(zhe)其實是一(yi)種很高的(de)(de)營銷模式。
同質化逼出來的外向型企業
記者:國內金剛石制品市場需求很大,為什么選擇了國際市場?
鄧總:我讀研究生學的金剛石專業,后來在外資企業做了好多年的技術,然后做業務銷售,這兩行熟了以后,于93跟朋友合作開辦工廠。早期我們也是做國內的。那時福建石材業很發達,金剛石鋸片是主要切割工具,需求量很大。但因各家產品差不多,石材廠可以用了這家再用另一家,所以貨款特別不好收,欠帳成為一個潛規則。我就生氣了,干脆做出口,畢竟我有英文等方面的優勢。
我們這個行業很多企業20年都不用改變配方,因為市場對它的要求不高,但是我們的產品是在國際市場上,而且是在跟國際最先進的在競爭,實際上也是把自己逼上了一條高端路線,有時候也會感覺“高處不勝寒”。
我們的工人都是當地的農民,要花很長時間讓他們養成好習慣。現在他們自己都知道什么標準可以,什么不可以,我們也查得非常嚴。如果要做低檔的,肯定要把標準降低。如果今天告訴工人要降低,明天他就適應了,可是想要再拉起來就太難了。
在福建里這里很多人什么都想做,我們當初也做鋸片。但當你什么都想做的時候,什么都做不好。遇到大訂單就想,降價就降吧,做差一點,反正他想要。在這個過程中,很多人都愿意屈服。但是你一定要想清楚,你自己想要什么,你的目標是什么?在我們公司是不可以這樣的,低檔的堅決不做,我寧愿沒有訂單。當然不可能沒有訂單,因為這部分客戶已定位在那里,可能比較少,需要去找。在國內的確不容易找到,但在國外是很多的。
瑞(rui)士有(you)一(yi)(yi)(yi)家(jia)(jia)非常厲害的(de)企業,就(jiu)(jiu)(jiu)像(xiang)美國的(de)3M 一(yi)(yi)(yi)樣(yang),拋光水平很(hen)(hen)高,我(wo)(wo)們(men)(men)就(jiu)(jiu)(jiu)跟他(ta)(ta)比(bi)(bi),結果(guo)(guo)他(ta)(ta)們(men)(men)的(de)客戶被我(wo)(wo)們(men)(men)吸(xi)引過來(lai)了(le)。我(wo)(wo)的(de)東西一(yi)(yi)(yi)定要比(bi)(bi)他(ta)(ta)好,在一(yi)(yi)(yi)些很(hen)(hen)細節上(shang)我(wo)(wo)做得不(bu)比(bi)(bi)他(ta)(ta)差,價格(ge)也(ye)(ye)不(bu)便宜(yi),比(bi)(bi)國內貴很(hen)(hen)多比(bi)(bi)瑞(rui)士便宜(yi)一(yi)(yi)(yi)點。在美國、德國和日本,我(wo)(wo)們(men)(men)也(ye)(ye)都是(shi)在跟當(dang)地的(de)企業PK,從當(dang)地的(de)供應商手(shou)上(shang)去(qu)搶(qiang)客戶。前兩年我(wo)(wo)們(men)(men)贏(ying)了(le)瑞(rui)士的(de)一(yi)(yi)(yi)家(jia)(jia),現在人(ren)家(jia)(jia)又有(you)一(yi)(yi)(yi)個新(xin)產品(pin)把我(wo)(wo)們(men)(men)贏(ying)了(le),說明人(ren)家(jia)(jia)在進(jin)步。我(wo)(wo)很(hen)(hen)著急,如果(guo)(guo)我(wo)(wo)們(men)(men)再不(bu)進(jin)步,過一(yi)(yi)(yi)段時間我(wo)(wo)的(de)客戶就(jiu)(jiu)(jiu)被他(ta)(ta)搶(qiang)過去(qu)了(le)。市場就(jiu)(jiu)(jiu)是(shi)這樣(yang)。這種競爭也(ye)(ye)有(you)好處,這是(shi)一(yi)(yi)(yi)種良性的(de)競爭,他(ta)(ta)進(jin)步,你也(ye)(ye)要進(jin)步,大家(jia)(jia)都在往前跑。而我(wo)(wo)們(men)(men)的(de)眼(yan)睛一(yi)(yi)(yi)直(zhi)盯著世界最前沿的(de)用(yong)戶。
與國外企業站在同一個平臺上競爭
記者:歐洲很多小公司,規模不大,但在各自的領域里都是頂尖水平。怎么與他們站在同一個平臺競爭?
鄧總:我(wo)(wo)們九五年就(jiu)(jiu)開始出口德國(guo)(guo)、歐洲。當時很多外(wai)國(guo)(guo)人(ren)(ren)認為中國(guo)(guo)貨就(jiu)(jiu)是地攤貨。有(you)一(yi)年我(wo)(wo)在(zai)德國(guo)(guo)參展,產品的(de)(de)(de)(de)圖片掛在(zai)那(nei)里,有(you)個(ge)意(yi)大利人(ren)(ren)經過,問這個(ge)東西賣(mai)多少錢,我(wo)(wo)報了價(jia),他說:這么貴,你比(bi)韓(han)(han)(han)國(guo)(guo)賣(mai)得(de)還貴!因為那(nei)時在(zai)別(bie)人(ren)(ren)印(yin)象中韓(han)(han)(han)國(guo)(guo)的(de)(de)(de)(de)東西一(yi)定比(bi)中國(guo)(guo)的(de)(de)(de)(de)好(hao)很多,他認為我(wo)(wo)的(de)(de)(de)(de)東西沒有(you)韓(han)(han)(han)國(guo)(guo)的(de)(de)(de)(de)好(hao)價(jia)格就(jiu)(jiu)不能比(bi)韓(han)(han)(han)國(guo)(guo)的(de)(de)(de)(de)貴。的(de)(de)(de)(de)確韓(han)(han)(han)國(guo)(guo)有(you)兩家(jia)金剛(gang)石工具企業做得(de)非(fei)常(chang)好(hao),在(zai)全球(qiu)都(dou)非(fei)常(chang)知名。這讓我(wo)(wo)深深地感覺(jue)到,如(ru)果沒有(you)質量上(shang)的(de)(de)(de)(de)優勢想要和別(bie)人(ren)(ren)競爭或者讓他的(de)(de)(de)(de)下家(jia)經銷(xiao)商買你的(de)(de)(de)(de)東西是非(fei)常(chang)難(nan)的(de)(de)(de)(de)。
公司的定位決定了產品的品質要求和研發投入。對技術上或者這方面的經驗我們都愿意去學習、投入,整個研發投入占企業銷售額的5%左右。很難有人相信,我們這么小的公司簽了一位美國技術人員,我們付給他美國同樣水平的工資,只要你能產生效益;在研發上,我們聘請了一位大學教授,在行業內很有名,一年的咨詢費幾十萬,他不用來公司,只是當我們遇到問題時就打個電話給他;我們與國內好幾個大學都有技術研發方面的合作,有的幫我們長期測試產品,有些是偶爾去拜訪討論,最后給我們一些建議,我覺得這都是非常有價值的東西。
技術的投入不僅僅是錢,包括研發、還有儀器設備。先進的儀器可以協助你,還有標準的檢驗。同行人會講,就是因為你把利潤賣高了你才有錢搞這些。可是如果連檢驗儀器都沒有,你怎么知道這個產品的好壞?我們從德國買過來幾臺設備,國內同行沒有人去買,原本是用戶要配備的,別人都說買來沒用,我覺得一定有用。對國外的標準一定要了解,如果連國際標準都不了解,你怎么去做的符合他的要求?所以跟上下游相關的所有國際標準的檢驗設備都得有。我們的檢驗設備非常齊全,每當有新產品出來,就把這些儀器搬出來,把國際上最好的前三家產品買回來,做對比,每個項目都測試、留數據拍照,結果比人家強就可以出去賣東西了,因為你有數據可以說話了。這方面的錢我是敢花的,只要是有用的。
如果做國內市場,十年不用去考慮這些,主要是以價格取勝的,節省成本效率高。但我們不可能走這條路,必須發揮自己的優勢。技術上的優勢是最好的,我們在走技術優勢的時候也發現,在國際同行業的展覽中,同行對我們都很尊重,因為他知道你的東西很強,盡管是競爭關系但是還會很尊重你。
注重細節,把產品做到極致。這一點,我受德國和日本客戶的影響很深。十年前,一家日本企業跟我們買東西、發尋盤,差不多有20家都接到了。他們的要求非常高,高出常規近10倍,好多因為達不到要求沒有回復,但我們回了。最后經過篩選剩下三家,中國就我們一家。我們提供的產品距離他們的標準差30%,相對接近,日方技術人員過來好幾次,給我們講細節及各方面注意事項,樣品終于通過。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受益良多,最關鍵的就是對品質對細節的關注。此后,我們的工廠主管每年都去拜訪他們,認真看車間、衛生間、樓梯,看他們的清潔,看他們倉庫的管理。他們倉庫空間非常擠,盡量的把空間節省出來,但是東西擺放得非常整齊、干凈。回來之后就會覺得我們還差得遠,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在他們影響下,過去客戶來要提前打掃衛生,后來每天都可以保持這樣了。
日本企(qi)業也同樣(yang),他(ta)們(men)影響我們(men)的(de)(de)不只是技術的(de)(de)提(ti)升,而是各方面的(de)(de)提(ti)升。這(zhe)(zhe)次來(lai)(lai)過(guo),他(ta)們(men)還不給我們(men)下單。原因有(you)(you)一(yi)點,我們(men)的(de)(de)食堂(tang)離測試區(qu)域太近了,生產(chan)區(qu)的(de)(de)粉塵有(you)(you)可(ke)能(neng)跑到食堂(tang),不利(li)于(yu)員(yuan)工(gong)的(de)(de)身心安全(quan)。我們(men)從來(lai)(lai)沒有(you)(you)想(xiang)到過(guo)這(zhe)(zhe)個問題,經他(ta)這(zhe)(zhe)一(yi)提(ti)醒,我立即認識(shi)到他(ta)說得很對,應該這(zhe)(zhe)樣(yang),要(yao)真正關(guan)心員(yuan)工(gong),讓他(ta)覺得連這(zhe)(zhe)點你都能(neng)替他(ta)想(xiang)到,他(ta)跟你做事(shi)情(qing)的(de)(de)時(shi)候也會(hui)很用(yong)心。
市場小的時候,“老虎”進來擺不開身子
記者:無論是國內市場還是國際市場,研磨行業的競爭也是非常激烈的,如何讓企業保持頂尖位置?
鄧總:我們是一個很小的公司,全部不到70個人。慢慢做的差不多了,可以靜下心來想一想未來怎么走。差不多十年前我們就想好了,不能什么都做,該不做的都不做,開始做減法,專門做磨拋,完全專注于這個領域,讓你的品牌和影響力在這個細的、很窄的行業里迅速躥升上去,這才是良性的。比如以前我們也做鋸片,后來想想不行,肯定競爭不過大企業,十幾年前就全部放棄了,把業務量降了,故意降下來不做了,我們不浪費時間精力去做這個,也不賺這個錢,專心把自己的東西做好。
這東西市場比較小比較窄,量也不大。市場小的時候,“老虎進來擺不開身子”。行業里這個東西做得最好的是3M,他們曾經把所有的產品都做出來了,五年前在亞特蘭大見到他們,說又徹底放棄了,因為根本達不到他們的規模效益。而這正是我所要的,不希望太大,因為太大了,大企業一進來就會競爭,把價格殺得很爛。
當大(da)(da)(da)家(jia)(jia)都(dou)(dou)走價(jia)格(ge)競爭的(de)(de)時(shi)候(hou),會有(you)(you)很(hen)(hen)多自我提升東(dong)西不能用(yong),很(hen)(hen)多好的(de)(de)技術用(yong)不上,因為它增加了成本(ben),最后就(jiu)倒退、陷入惡性競爭。但是沒有(you)(you)足夠的(de)(de)利潤空間做研(yan)發(fa),大(da)(da)(da)家(jia)(jia)都(dou)(dou)往(wang)價(jia)格(ge)上去殺,沒有(you)(you)基本(ben)的(de)(de)利潤保障,大(da)(da)(da)家(jia)(jia)都(dou)(dou)沒飯吃(chi),這就(jiu)做死(si)了。而我們(men)必須堅(jian)持足夠的(de)(de)利潤,才能做研(yan)發(fa)投入、設備(bei)改造、還(huan)有(you)(you)員工生活(huo)水(shui)平的(de)(de)提高。這個行業里,就(jiu)怕沒有(you)(you)人(ren)(ren)(ren)(ren)把價(jia)格(ge)、品(pin)質往(wang)上拉,就(jiu)像炒股(gu)的(de)(de)時(shi)候(hou),大(da)(da)(da)家(jia)(jia)發(fa)覺明天(tian)要(yao)跌了,所(suo)有(you)(you)人(ren)(ren)(ren)(ren)都(dou)(dou)要(yao)拋;假如還(huan)有(you)(you)人(ren)(ren)(ren)(ren)往(wang)上拉,就(jiu)會有(you)(you)人(ren)(ren)(ren)(ren)再觀望一(yi)下(xia),人(ren)(ren)(ren)(ren)的(de)(de)信心就(jiu)會留住。我就(jiu)是堅(jian)決挺住,所(suo)有(you)(you)人(ren)(ren)(ren)(ren)都(dou)(dou)跑了我也挺住,這時(shi)候(hou)會有(you)(you)人(ren)(ren)(ren)(ren)看到(dao)我挺住了也會往(wang)上走,這就(jiu)形(xing)成了一(yi)種良(liang)性態勢。
在營銷模式上,我們的東西對國內工廠或外貿公司們都不賣,全部通過自己的渠道走出去。因為這個市場不大,他們賣了我自己就賣不動了。同時自己經營,對于所有客戶的情況以及后期產品的去向我們都了解,對質量的反饋也很清楚,渠道我們全部掌控。
我(wo)喜歡(huan)玩,全(quan)世界到處玩,旅行,每天跑(pao)步,這(zhe)過程(cheng)中會感悟很多的(de)東西。很多客戶完(wan)全(quan)是認同我(wo)的(de)一(yi)些理(li)(li)念(nian),在(zai)還沒有了解(jie)我(wo)們(men)產品的(de)時(shi)候已經決定(ding)要跟我(wo)做生意,因為(wei)他們(men)覺得你(ni)的(de)理(li)(li)念(nian)在(zai)那里(li),你(ni)不可能(neng)用(yong)不好的(de)產品破壞(huai)自己的(de)理(li)(li)念(nian)。除非你(ni)不當回事,如果很重視自己的(de)理(li)(li)念(nian),一(yi)定(ding)會用(yong)自己的(de)產品去證明,就(jiu)因為(wei)這(zhe)樣,我(wo)相信(xin)你(ni)會比我(wo)還謹慎和(he)小心(xin)。
在一個細小的領域里,成為最具影響力的供應商
記者:你的終極理想是什么?
鄧總:早在95年我結識的第一位德國客商、也是一位制造商,是一位70多年的老人,人非常好,他的很多理念給了我很多思路,人家一輩子專注一件事情,而且幾代人都是。
當你(ni)的(de)(de)(de)(de)目(mu)的(de)(de)(de)(de)只是賺(zhuan)錢(qian)的(de)(de)(de)(de)時(shi)候,假如一(yi)(yi)個訂(ding)單算下(xia)來能(neng)賺(zhuan)30萬人民幣(bi),另外一(yi)(yi)個訂(ding)單做高(gao)端的(de)(de)(de)(de)可能(neng)只賺(zhuan)10萬,為(wei)什(shen)么(me)高(gao)利(li)潤的(de)(de)(de)(de)訂(ding)單不(bu)做?我(wo)說,我(wo)們(men)的(de)(de)(de)(de)最終目(mu)的(de)(de)(de)(de)不(bu)是為(wei)了單純的(de)(de)(de)(de)賺(zhuan)錢(qian),我(wo)們(men)已經過了維持生計的(de)(de)(de)(de)時(shi)間(jian)。創業(ye)的(de)(de)(de)(de)前(qian)五年你(ni)必須為(wei)了活著而(er)去賺(zhuan)錢(qian),現在(zai)我(wo)們(men)已經過了那(nei)個階段。我(wo)們(men)梳理(li)過自己要干什(shen)么(me)、長遠思路是什(shen)么(me)?企(qi)業(ye)是為(wei)了達到(dao)什(shen)么(me)目(mu)的(de)(de)(de)(de)?我(wo)們(men)的(de)(de)(de)(de)愿景(jing)是:讓ASHINE成為(wei)高(gao)品質的(de)(de)(de)(de)符號,徹底改變(bian)中國制造的(de)(de)(de)(de)低質形象,從而(er)成為(wei)全球最受(shou)尊(zun)敬的(de)(de)(de)(de)研磨拋光(guang)金剛石(shi)工具供應(ying)商。
在國外市場很多年,錢永遠是掙不完的,但是在市場上特別是同行領域里獲得尊重,這種人生的價值是很高的,我經常給我的員工講,公司最大的愿望就是成為最受尊重的供應商,而不是規模有多大。如果你量賣得很大但質量很爛,同樣沒人瞧得起你。只有產品質量好、服務好、信譽度高的時候別人才會尊重你,任何一點缺了都不會獲得這種滿足。雖然我們量賣得并不大,但品質在那里,人家就會尊重。我們員工到世界頂尖的同行那里,不管是他們的采購還是總經理,對我們的業務員都很尊重,他們回來后滿足感超強。這不是普通的驕傲,是很高級別的滿足感。這種滿足感是一定要用品質去說話的。
這就是我們所追求的。這種追求也就是要有高品質的支撐,高的品質就得有技術的研發投入,這都串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