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沈飛正緊鑼密鼓地試制米格-19戰機(ji)。
盡管(guan)三(san)年前沈飛已成功試(shi)制出米格-17,但這(zhe)一次(ci)的(de)挑戰依然(ran)不小,因為米格-19是(shi)世界上第(di)一款(kuan)量產(chan)的(de)超音速飛機。
音速是飛機的一道(dao)坎,動力(li)、結構(gou)、平(ping)衡(heng)等等都需要大幅改進(jin)和提升,雖然(ran)當時有蘇聯幫助(zhu),但仍困難重重。
僅一個發動機九級葉片的拋光問題,就困擾了團隊很長時間,而這個問題最終落到了一個當時毫不起眼的小作坊身上,這就是沈陽大東區砂布生產合作社,后來的沈陽砂布廠。
1
砂布是現代工業的常見工具,用來打磨和拋光材料表面,也稱為涂附磨具,一般是在紙質或纖維布基材上覆蓋不同粗細的磨料顆粒制成。
很不起(qi)眼,但幾乎所有制造(zao)業都需要(yao)。砂布的(de)起(qi)源是中國,最(zui)早木工(gong)們是用(yong)一種叫木賊草的(de)植(zhi)物來打磨木制品,到公元13世紀,也就是南宋,中國出現了(le)用(yong)天然(ran)樹脂將(jiang)磨碎的(de)貝殼粘在羊皮上打磨器物的(de)記載,這(zhe)已經具備了(le)涂附磨具的(de)形態。
直到300年(nian)后,歐洲才(cai)出現類似的(de)打(da)磨工(gong)具(ju),但(dan)由于工(gong)業革(ge)命(ming)爆(bao)發,涂附磨具(ju)在歐美快(kuai)速發展,成為現代(dai)工(gong)業的(de)重(zhong)要一環(huan)。
中國雖有(you)幾千年磨(mo)(mo)具使(shi)用歷史,砂(sha)布工業化生產的(de)起步卻很晚,如(ru)前文所說(shuo),打磨(mo)(mo)合(he)格的(de)米格-19發(fa)動機(ji)葉(xie)片,當時(shi)竟找不到(dao)合(he)適的(de)砂(sha)布。
最后,在鄭州第二砂輪廠、鄭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的支持(chi)下(xia),歷時半(ban)年的努(nu)力,大東砂布(bu)(bu)生(sheng)產合作社最終生(sheng)產出了符合航空(kong)發(fa)動機葉片(pian)打磨要求(qiu)的接頭砂帶,為中國的航空(kong)工業發(fa)展貢獻了自(zi)己的一份力量(liang),而這批砂布(bu)(bu)也是中國生(sheng)產的首批有(you)接頭砂布(bu)(bu)帶。
2
沈(shen)陽大(da)東(dong)砂布(bu)生(sheng)產合作社(she)成立(li)于1956年(nian),位于大(da)東(dong)路(lu)47號,距離沈(shen)陽方城只有300多米(mi)的距離,是公私合營大(da)背景下誕生(sheng)的集(ji)體企(qi)業,由(you)一(yi)群(qun)手工業者、個體工商者創立(li)。
砂布不(bu)大,創造神話。最初的(de)大東(dong)砂布生產(chan)(chan)合(he)作社很(hen)簡(jian)陋(lou),只有二十(shi)幾個(ge)人和單(dan)幅的(de)木質設備,很(hen)難想(xiang)象他們在這樣的(de)條件下參與了米(mi)格-19飛機的(de)生產(chan)(chan)協作,很(hen)不(bu)容易,也很(hen)震撼。
在一窮二(er)白的(de)情況下,老一輩沈陽人自力更生,攻堅克難,真真實(shi)實(shi)地(di)創(chuang)造(zao)了工業奇跡。
后來大東(dong)砂布(bu)生產合作社更名為(wei)沈陽(yang)砂布(bu)廠,在資料中,我們沒(mei)有發現明(ming)確的(de)時間(jian)記載,推測應該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這一時期,沈陽(yang)砂布(bu)廠已(yi)經(jing)具備相當(dang)的(de)實力(li),開始謀劃出(chu)海賺錢。
1971年,在遼寧機械進出口公司的幫助下,沈陽砂布廠注冊“鐵錨”品牌商標,為沈陽又創造了一個工業名牌產品。
有記(ji)錄顯示,當(dang)時該廠一度(du)成為亞洲(zhou)最大砂布砂紙生(sheng)產(chan)工(gong)廠,是長(chang)春一汽和很多國(guo)外汽車制造(zao)企(qi)業的供貨商(shang)。1979年(nian),鐵錨牌砂布被評為沈(shen)陽市部優產(chan)品(pin),1985年(nian)至1987年(nian),鐵錨牌砂布連續三年(nian)被評為沈(shen)陽市馳名商(shang)標,每(mei)年(nian)出口(kou)額可達(da)幾百(bai)萬美(mei)元(yuan),對于砂布這種低單(dan)價的工(gong)業消(xiao)耗品(pin)來說(shuo),非(fei)常難得。
3
上(shang)(shang)世紀90年代開始,市場(chang)風云劇變,沈(shen)陽砂(sha)布(bu)廠沒(mei)能跟(gen)上(shang)(shang)時代潮(chao)流,逐漸衰退(tui),在(zai)2002年,沈(shen)陽砂(sha)布(bu)廠徹底停(ting)產,鐵錨牌砂(sha)布(bu)也退(tui)出(chu)歷史舞臺。
該廠(chang)(chang)位(wei)于大東路47號的14棟舊廠(chang)(chang)房(fang)也(ye)在城市(shi)中(zhong)心空守14年(nian)之久,直到(dao)2016年(nian),沈(shen)陽砂(sha)布廠(chang)(chang)啟動改造,準(zhun)備在這(zhe)片老廠(chang)(chang)房(fang)上打造一個全新(xin)的文化(hua)創意產業園。
文(wen)創園取名(ming)鐵錨,不用解釋,這個名(ming)字源自沈陽砂布(bu)廠的(de)老(lao)品牌(pai),某(mou)種(zhong)角度上(shang)也算一種(zhong)復興,卻(que)也淋漓盡(jin)致地彰顯(xian)出沈陽工業文(wen)明(ming)的(de)硬朗底(di)色(se)。
改造后的(de)鐵錨文創園(yuan)已成(cheng)為國(guo)家3A級(ji)旅(lv)游景區(qu),占地約5000㎡,大量保留了(le)工業(ye)建筑原貌,遵循了(le)原有(you)建筑的(de)歷史(shi)感、工業(ye)感,同時也(ye)進行了(le)大膽創新,呈現出極(ji)具東北特(te)色的(de)LOFT建筑群,既有(you)市(shi)井氣(qi),又有(you)粗(cu)糲的(de)工業(ye)風,還(huan)有(you)或(huo)精致、或(huo)狂野的(de)現代藝術(shu)質感。
老(lao)廠房、老(lao)品牌再次起(qi)錨,讓這片土地(di)煥發(fa)了新(xin)生機,成(cheng)為老(lao)一輩(bei)建設者(zhe)重溫(wen)激(ji)情(qing),新(xin)一代青(qing)年獲取精神給養的(de)(de)勝地(di),更為沈陽城市的(de)(de)人(ren)文肌理(li)注(zhu)入了新(xin)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