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上海、佛山、長沙等多個城市舉行土地出讓活動。根據最終出讓結果,土地溢價率最高達到36.4%,最低只有3%。
3月以來,多個城市陸續恢復土地出讓活動,分化顯著。其中,部分城市住宅用地成交溢價率居高不下,另一部分城市則持續底價成交,甚至出現流拍現象。
中國指數研究院數據顯示,4月20日至26日,全國受監測的40大中城市推地總量環比減少36%,七個城市無土地推出;同時,青島、南京等城市土地供應力度較大。成交方面,40城市整體出讓金增加30%,其中住宅用地出讓金環比增加35%,西安、青島等城市土地成交體量較為明顯。
業內認為,近期土地市場熱度“冰火兩重天”。長三角、東部沿海的二線、三線城市在樓市迅速復蘇、政策利好、優質地塊供應等因素加持下土地市場升溫顯著。不過,仍有不少城市土地成交規模雖大,但多以底價成交。
3月以(yi)來,克(ke)而瑞地(di)產研究中心重點關(guan)注的(de)24個二線城市(shi)中半數城市(shi)的(de)平(ping)均溢價(jia)率達(da)到20%以(yi)上,西安、太原和寧波熱度較高(gao)(gao),平(ping)均溢價(jia)率高(gao)(gao)達(da)40%;地(di)價(jia)較高(gao)(gao)的(de)蘇州、杭(hang)州和福州平(ping)均溢價(jia)率分別為9%、20%和31%。
克而瑞地產研究中心分析師謝楊春表示,貴陽、鄭州、武漢、天津等八個城市的平均溢價率不足5%,蘭州、青島和長春不但成交均價較低,且基本都是底價成交。
不僅是二線城市,三四線城市土地市場同樣分化明顯。其中,長三角三四線城市熱度普遍較高,常州、徐州平均土地溢價率分別達到45%和30%,麗水、溫州、無錫平均溢價率也都在20%以上;而珠三角城市中,僅中山的平均溢價率達到16%,清遠、肇慶住宅性質的地塊幾乎都是底價成交。
“從不(bu)同城市(shi)(shi)土(tu)地(di)市(shi)(shi)場近期表現可以看(kan)出,熱(re)度明(ming)顯(xian)提升(sheng)的(de)城市(shi)(shi)大(da)部分(fen)(fen)是經濟活(huo)力較高(gao),且(qie)政府在供給側(ce)端也給予市(shi)(shi)場一定的(de)刺(ci)激,房企拿地(di)積極性因(yin)此加大(da)。土(tu)地(di)市(shi)(shi)場升(sheng)溫之后(hou)(hou)又反作用(yong)于樓市(shi)(shi),形成(cheng)正向循環。”謝楊春認(ren)為,反之,土(tu)地(di)市(shi)(shi)場熱(re)度較低的(de)城市(shi)(shi)樓市(shi)(shi)復(fu)蘇不(bu)明(ming)顯(xian),供應地(di)塊絕大(da)多數位于郊縣、非核心區域(yu)。“長期來看(kan),經過疫情特殊階段(duan)之后(hou)(hou),未來土(tu)地(di)市(shi)(shi)場分(fen)(fen)化將成(cheng)為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