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63年第一顆人造金剛石誕生后,經過50多年的發展,中國超硬材料已(yi)形成(cheng)相對完整而龐(pang)大(da)的(de)新(xin)興工(gong)業體系,走(zou)過了(le)(le)從(cong)無(wu)到有(you)、從(cong)小到大(da)、由(you)弱(ruo)變強的(de)歷程,取得了(le)(le)一波(bo)(bo)高過一波(bo)(bo)的(de)輝煌成(cheng)就,在(zai)世界(jie)業界(jie)占據優勢(shi)地位,正朝著全面強盛的(de)新(xin)高峰(feng)沖擊。發展的(de)道路(lu)是(shi)不平坦的(de),有(you)層出不窮的(de)風(feng)險(xian)與挑(tiao)戰。近(jin)年來(lai)在(zai)國際政商環境動蕩中,在(zai)國家經(jing)濟政策調整下,行業發展遇到了(le)(le)前(qian)所未(wei)有(you)的(de)壓力(li),好在(zai)2017年已(yi)走(zou)出低谷,開始恢復增(zeng)長。為了(le)(le)在(zai)未(wei)來(lai)發展中勇立潮(chao)頭(tou)、開拓前(qian)進,盡快實現超硬(ying)材料(liao)強國的(de)偉(wei)大(da)目標,筆者思考了(le)(le)可(ke)能影響行業發展的(de)主要挑(tiao)戰,愿(yuan)將拙見獻于讀者,以求批(pi)評(ping)指正。
1. 國際政商局勢變幻莫測的挑戰
眾所周知,美國從2005年開始對中國和韓國的金剛石圓鋸片進行反傾銷持續至今;歐美曾多年對我用戶行業——光伏產品及其相關產品進行反傾銷;2018年美國又發起對中國幾乎所有輸美商品的貿易戰,超硬材料類商品包含其中,對行業發展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響,未來也許還有花樣迭出的貿易摩擦。可以說任何與中國制造業商品的摩擦都會對超硬材料行業產生影響,因為超硬材料制品應用于所有制造業。我行業外向性較強,特別是量大面廣的金剛石鋸片及薄壁鉆,不乏以出口為主的大中型企業。應對的辦法是關注國際政商動態,加快轉型升級、普及高端制品,進占高端進口市場,開發國際高端客戶群。根據財稅【2018】123號文,2018年11月1日起,超硬材料磨具、刀具、圓鋸片等制品的出口退稅率均已提高,對外向型超硬材料制品企業是重大利好。
2. 國家發展政策方面的挑戰
國家政策制定及管理部門眾多,包括科技部、發改委、工信部、環保部、財政部,以及工商、稅務、海關等等,都會出臺一些針對制造業的發展政策,這些無不與超硬材料行業發展息息相關。
超硬材料是小行業,在誕生初期及之后的計劃經濟體制下由一機部歸口管理,一機部又將此劃歸磨料磨具小行業(ye)。在(zai)國務(wu)院行業(ye)目(mu)(mu)錄(lu)中自然(ran)定位(wei)于機械行業(ye)的(de)磨(mo)(mo)料(liao)磨(mo)(mo)具類(lei),即使在(zai)2011年國家職業(ye)大典修訂后仍(reng)歸此,這在(zai)各部委系統打(da)下了(le)深深地烙(luo)印。行業(ye)企業(ye)在(zai)申報科(ke)研開發、產業(ye)化等(deng)各類(lei)政府支持的(de)項目(mu)(mu)時,行業(ye)歸類(lei)目(mu)(mu)錄(lu)中一般(ban)沒(mei)有超硬(ying)材(cai)料(liao),各地歸類(lei)差異(yi)很大。特(te)別是作(zuo)為磨(mo)(mo)料(liao)磨(mo)(mo)具大省的(de)河南,曾在(zai)環保督查期(qi)間將超硬(ying)材(cai)料(liao)行業(ye)企業(ye)作(zuo)為磨(mo)(mo)料(liao)磨(mo)(mo)具類(lei)予以(yi)限產停(ting)產。
超硬材料及制品屬于高效、高精、節能、綠色環保型產品,而且具有優異的力學、熱學、光學、聲學、電學和化學性能,享有“材料之王”贊譽,是用途極其廣泛的極端材料。利用其超硬的力學性能,可加工世界上所有的已知材料;利用其無與倫比的熱光聲電性能,可用于航天員宇宙射線防護、尖端武器裝備隱身防腐、提高導彈飛行速度與打擊精度、大功率激光探測,也可用于大規模集成電路及LED新光源熱沉等尖端領域,且具有不可替代性,是世界范圍走向智能制造的最佳材料與工具。綜上所述,超硬材料理應歸類于新材料。事實上2018年11月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第23號令已將金剛石、立方氮化硼及以這兩種材料與金屬復合的材料和制品明確列入了戰略性新興產業并給出了國民經濟行業代碼,見表1。但遺憾的是沒有將金剛石和立方氮化硼與陶瓷和樹脂等制成的復合材料及制品列入。
表1. 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2018)

*:指表中最后一(yi)列(lie)(lie)列(lie)(lie)明的(de)產品和服務屬(shu)于戰略性新興(xing)產業(ye)類
曾出現過對行業發展不利的政策:科技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2008.4.14發文,國科發火〔2008〕172號:關于印發《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的通知。其附件《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中的“四:新材料技術,(二)無機非金屬材料,3、人工晶體生長技術”條款中特別注明“六面頂金剛石除外”。即金剛石生產企業不屬于高新技術企業范疇。對行業發展造成了重大影響。
協會多年經過多方努力促成的成果:
1).國辦《專報信息》(726) 2010.5.31:采用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信息“中咨公司建議大力扶持發展超硬材料技術”。劉延東國務委員在該文上批示:請萬剛同志閱研,對此技術優勢要大力支持,保持我絕對優勢地位。2010.6.1
2).經國家發展改革委、科學技術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知識產權局2011.6.23日聯合發文:《當前優先發展的高技術產業化重點領域指南(2011年度)》,其附件:《當前優先發展的高技術產業化重點領域指南(2011年)》中:四、新材料,42.特種功能材料,新型超硬材料及設備
3).中央政府網站公布國發〔2011〕32號文2011.10.7:國務院關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文中:三、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十二)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超硬材料
4).工信部發布新材料產業“十二五”規劃2011.9,超硬材料列入新材料中的人工晶體項下。
5).國(guo)務院發(fa)(fa)(fa)布(bu)“十二五”國(guo)家戰略性新(xin)興(xing)產(chan)業發(fa)(fa)(fa)展(zhan)規劃(hua),國(guo)發(fa)(fa)(fa)〔2012〕28號(hao),2012.7.9。文中(zhong):三、重點發(fa)(fa)(fa)展(zhan)方向和主要任(ren)務。(六)新(xin)材料(liao)產(chan)業 1.新(xin)型功能材料(liao)產(chan)業,超硬材料(liao)及制品(pin)。
現國家機構及人員均有所調整,新領導及各地方政府官員對超硬材料小行業關注度不高,出臺新文件易予忽略。行業組織及各地有影響力的大企業應強力維護和鞏固已有成果、加強宣傳行業、積極研究國家政策并及時建議,為行業爭取好的發展政策。一旦出現紕漏,則需多年努力才會湊效。
3. 創新能力方面的挑戰
中國整個制造業普遍存在創新能力不足的問題,超硬材料產業不僅如此而且似乎更顯嚴重。首先是機構不健全、各機構聯系不密切。企業幾乎沒有創新機構,若說有,則只能稱為改進產品的研發機構,這樣的機構很難從事基礎理論或創新研究,因為機構內沒有配套齊全的一流設備儀器,有些甚至連場地都是與生產車間共用的。高校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購置了不少國際先進的大型設備儀器,創新開發條件基本達到了國際一流水平,但高校更注重理論與前沿技術研究,發表SCI等高級別刊物收錄論文的目的性更強,成果實現產業化的比例較低,與產業發展聯系不夠密切。行業內建有國家級的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公共平臺,按國家要求是解決行業發展技術創新及產業化難題的機構,但實際上沒有獨立運行且主要是在為依托單位發展服務。
2013 年業內(nei)世(shi)界著名的(de)(de)元素六公司宣(xuan)布,在英國(guo)牛津附近(jin)的(de)(de)哈維爾設立全(quan)球創新(xin)中(zhong)心(xin),該中(zhong)心(xin)占地 5000 平方米,耗資 3000 萬(wan)英鎊,是(shi)世(shi)界上最大、最高端的(de)(de)超硬材(cai)料研(yan)(yan)究與開發(fa)中(zhong)心(xin)。將(jiang)元素六公司的(de)(de)全(quan)球創新(xin)團隊(dui)整(zheng)合在一(yi)起,共有(you)100 多名科學(xue)家(jia)和(he)技術(shu)專(zhuan)家(jia)。據(ju)說(shuo)他(ta)們來自 30 多個(ge)國(guo)家(jia)的(de)(de)不同(tong)民族(zu),以期不同(tong)思維習慣碰撞出奇異火花(hua)。有(you)了這樣的(de)(de)機構、這樣的(de)(de)團隊(dui),何愁(chou)不能生(sheng)產一(yi)代(dai)、研(yan)(yan)發(fa)一(yi)代(dai)、儲備一(yi)代(dai)?何愁(chou)沒有(you)發(fa)明(ming)創造呢(ni)?事實上,元素六公司近(jin)年來已(yi)推出金剛石(shi)手術(shu)刀(dao)、金剛石(shi)污(wu)水處(chu)理、導電高熱導率 CVD 金剛石(shi)膜散熱片(pian)等創新(xin)產品。
目前,國內的中小企業恐怕很難具備這樣的實力,但有實力的大企業是否肯投資這樣龐大先進的研發機構呢?是不是會將資金和精力投入到跨領域的其他產品領域呢?
創新能力不足的第二大挑戰是既缺乏高端人才又在浪費高端人才。高端人才要有高額報酬和適宜其工作的環境,現有行業對高端人才的報酬和工作環境很難吸引到國際一流人才。如果引進了高端人才,在趨名趨利的大環境中,很難讓其一心一意地從事研究工作。從用人機制上講,一流的技術人才似乎一定是一流的管理人才,自然而然地會給其加冕一定職位,讓其沒有足夠時間一心一意做科研,慢慢會扼殺其創新激情與能力。這難道不是浪費人才嗎?
4. 知識產權方面的挑戰
我們處在信息爆炸、知識爆炸的時代,新材料、新工藝、新方法、新裝備、新儀器等層出不窮。創造發明這些新品的以發達國家為多。人們保護自有知識產權的意識越來越強,如果未來外國開拓了新型超硬材料工具加工新材料的新領域,而且在國內申請了工具及其加工方法的專利,我們豈不是被排除在這個新領域之外了嗎?要進入這個新領域就不得不付高昂的專利費。所以我們要充分了解世界發展動態,跟蹤前沿技術,加強專利意識,敢于超前申請方法專利。積極開拓并提前保護行業未來發展市場。
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也越來越強,未來業內相互抄襲產品及工藝方法將會受到越來越嚴厲地懲罰。企業無論大小都要發展自己的特色產品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5. 智能制造與工業再造的挑戰
德國工業4.0、美國工業再造、中國制造2025等,核心都是智能制造。眾所周知,發達國家比我國工業基礎雄厚、自動化程度高、原材料精細化程度高,實現智能制造相對容易,速度也許快于我國。當超硬材料各種各類產品完全實現高度自動化或智能化制造時,多品種小批量甚至單件定制都可能實現快速交貨,產品制造成本及售價會較大幅度地下降,我國因設計試制周期長是否會被淘汰?因廉價勞動力導致的產品價格優勢是否還存在?產品質量穩定性較差是否會成為致命弱點?本來就落后的高效精密產品是否會被擠出市場?要想繼續保持世界超硬材料的優勢地位,必須加大自動化、智能化改造投入,加快改造步伐。這對基礎相對薄弱的行業狀況特別是對還存在手工作坊式生產的精密磨具制造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6. 國際化與客戶服務方面的挑戰
超硬材料行業國際化程度較好的是單晶和鋸切鉆進工具,該類產品企業有在國外設廠開公司的,也有在國外設辦事處或代理商的。但寶石級單晶、精密磨切削工具等高端產品生產商則未見有在國外設廠辦公司者,最多會有兼職代理商。高端產品要求更多更及時的服務,用戶附近沒有網點則很難為其提供有效服務,自然會減少對產品的采購。欲在國際市場有所作為,必定要在那里布網設點。試看我國進口的超硬材料高端產品,其生產商均在我國設有網點。
“不僅哪里有用戶就要在哪里設點,而且網點要能提供完善及時的服務,要把賣產品過渡到賣服務,能給用戶以成套解決方案。”這個口號不少企業已經喊了多年,實際做到者寥寥。
據圣戈班的(de)一位(wei)國(guo)內(nei)公(gong)司高管(guan)說,公(gong)司利(li)潤的(de)80%來自于(yu)服務(wu),20%來自于(yu)產品。我(wo)(wo)們的(de)企業利(li)潤來源是什(shen)么比例呢?這里的(de)服務(wu)我(wo)(wo)們應理解(jie)為(wei)給用(yong)戶提(ti)供解(jie)決方案。
7. 其他方面的挑戰
配套工業領域能否提供精密精細原輔材料、市場競爭秩序是否規范、品牌建設力度等方面均存在著挑戰。
總之,從行業發展大方面看,只要我們抓緊轉型升級,加快培育國際高端客戶群;營造好的政策環境;著重提高創新能力;加強保護自主知識產權;不斷提高自動化智能化制造水平;朝著為客戶提供優質解決方案的大方向前進;行業發展就會無往不勝!與此同時,配套領域要適應行業發展需求,市場競爭秩序要規范,市場營銷、品牌建設等方面也要適應新時代制造業發展的新形勢。
相信行業志士一定能繼續努力拼搏,朝著實現超硬材料強國的偉大目標奮勇前進!


手機資訊
官方微信







豫公(gong)網安備4101970200360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