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gen)據(ju)乘(cheng)聯(lian)會最(zui)新數據(ju),10月第(di)(di)一周(zhou)的(de)日均零(ling)售量為(wei)1.55萬(wan)臺(tai),同比(bi)(bi)下(xia)降(jiang)49%;第(di)(di)二(er)周(zhou)的(de)日均零(ling)售量為(wei)6.34萬(wan)臺(tai),同比(bi)(bi)下(xia)降(jiang)12%,走(zou)勢(shi)略有回升;但第(di)(di)三周(zhou)的(de)日均零(ling)售量又同比(bi)(bi)下(xia)降(jiang)23%,為(wei)5.3萬(wan)臺(tai)。整個10月份乘(cheng)用車市場批(pi)發銷量實現202.48萬(wan)輛,同比(bi)(bi)減(jian)少12.5%,環(huan)比(bi)(bi)微跌0.1%。
乘聯會方面認為,由于去年同期屬于小排量購置稅優惠政策退出的尾期,高基數構成我國車市今年下半年銷量同比下行的表現。
對此說法,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副主任李大偉表示認同。在10月30日舉辦的“2018汽車零部件‘雙百強’”發布會上,李大偉表示,國內乘用車銷量之所以出現連續三個月下滑,與之前的汽車優惠政策退出不無關系。
李大(da)偉說:“當前(qian)我國(guo)汽車銷量已達到高位(wei),而汽車的(de)消(xiao)(xiao)費(fei)升級正進入瓶(ping)頸期(qi),特別(bie)是第三季度(du),國(guo)內市(shi)場的(de)消(xiao)(xiao)費(fei)信(xin)心(xin)有些下滑,這首先反應在類似(si)汽車這樣的(de)耐用消(xiao)(xiao)費(fei)品上(shang)。但這只是短期(qi)現(xian)象,未來國(guo)內汽車整體(ti)需求可能(neng)由高速增長期(qi)轉(zhuan)向相對平緩期(qi),海外市(shi)場的(de)潛力正日益擴(kuo)大(da)。”
事實上,不僅是中國車市面臨增長壓力,美國車市也正在遭遇螺旋式下滑,且沒有展現出迅速企穩回升的跡象。
而極度依賴汽車工業的歐洲市場,當前局面也不樂觀。根據歐洲汽車制造協會(ACEA)最新發布的數據,今年9月,歐洲乘用車市場新車注冊量為112.3184萬輛,同比下降23.4%。
全球(qiu)統一(yi)輕型汽車測試規程(WLTP)在歐洲(zhou)的正式實施,對(dui)汽車廠商的生產(chan)和(he)銷售造(zao)成(cheng)了(le)(le)極(ji)大(da)的成(cheng)本壓(ya)力。以(yi)大(da)眾(zhong)汽車為(wei)例,9月大(da)眾(zhong)品牌在歐洲(zhou)的交付量(liang)下滑了(le)(le)43%。大(da)眾(zhong)在一(yi)份聲明中稱,歐洲(zhou)地區的銷量(liang)下降(jiang)導致該(gai)品牌9月的全球(qiu)交付量(liang)也下降(jiang)了(le)(le)18%。而之前(qian),大(da)眾(zhong)品牌的一(yi)些暢銷車型因未能(neng)達到WLTP標準,出現了(le)(le)交付瓶頸(jing)。
全球車市遭遇增長壓力,也影響到了汽車零部件行業的業績。“當前,由高度景氣的整車市場驅動零部件產業迅猛增長的浪潮已逐漸褪去,全球汽車行業開始步入緩慢增長的新常態。”羅蘭貝格合伙人方寅亮預計,短期內全球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將實現持續但緩慢的收入增長,增速保持在3%左右,行業平均利潤率則穩定在7%。
方寅亮認為,在這一過程中,各區域市場的發展趨勢將不盡相同:以美國、歐洲、日本等為代表的成熟市場,汽車零部件產業的增速將放緩;而以南美、俄羅斯和中東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汽車零部件產業則保持強勁增長;我國汽車零部件市場將回歸理性發展,本土零部件企業將面臨競爭加劇、現有產品附加值較低等困境。
根據羅蘭貝格的研究報告,目前我國汽車零部件行業的規模效應凸顯。從收入規模來看,2017年我國汽車零部件前一百強企業的年營收額總計超1.15萬億元,同比增長36.32%,其中營收增幅超50%的企業共有11家,營收增幅超20%的企業共有34家。而2018年截至目前,營業收入下降的前一百強汽車零部件企業中有12家。
“目前,我國規模以上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已達12590家,其中相當數量的零部件企業存在業務結構相對單一、產品附加值較低等問題,未來行業整合浪潮將進一步加劇。”方寅亮說。
值得(de)注意的(de)(de)是(shi),在(zai)相關排(pai)(pai)放環(huan)保要求(qiu)的(de)(de)引導效應下,小(xiao)排(pai)(pai)量(liang)發動機部件(jian)(jian)和電(dian)動力系(xi)(xi)統(tong)零部件(jian)(jian)將(jiang)迎來增長期。有數據統(tong)計,2017年(nian)(nian)小(xiao)排(pai)(pai)量(liang)渦輪(lun)增壓(ya)機占我國整體乘用車(che)銷量(liang)的(de)(de)占比(bi)已接近1/5。而國內百(bai)強(qiang)汽車(che)零部件(jian)(jian)企業中,目前將(jiang)電(dian)動力系(xi)(xi)統(tong)作為主(zhu)導產(chan)品(pin)的(de)(de)百(bai)強(qiang)企業已達10家,將(jiang)其作為重(zhong)點(dian)業務(wu)的(de)(de)供應商(shang)2017年(nian)(nian)營收增幅(fu)超過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