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高位運行后,新一輪產能競賽帶來的惡果正在顯現。2月6日,光伏巨頭通威股份在接受機構調研時表示,電池片出現了(le)全行(xing)業的虧損,“除了(le)我(wo)們成本還可以盈利,很多同行(xing)已(yi)經在虧損虧現金流”。
2月6日晚,華創電新胡毅團隊公布了與通威股份高管的電話會議紀要。在調研中,通威股份高管表示,二月初,多晶硅電池片價格已經企穩回升,一月初1.7元/W跌至1.3元/W后已經回升至1.35元左右。單晶電池片價格下降不多,一月份至今從1.7左右下降至1.6元左右。“很多電池片廠商已經開始虧損生產,比如臺灣廠商,已經開始虧現金流生產狀態”。
通威高管表示,“ 除了我們成本還可以盈利,很多同行已經在虧損虧現金流,茂迪、臺灣廠商等已經在等待著臺灣政府的50億新臺幣注資,他們虧現金流也在出貨。一月底調到1.3之后,硅片雖然仍處于降價過程中,多晶電池片價格已經開始反彈,現在1.35以上。”
近日,單晶老大隆基股份再次下調單晶硅片價格,2月4日單晶硅片156.75mm*156.75mm整體價格調降,調整后180μm單晶硅片國內執行4.8元/片價格,價格下調0.4元/片,降幅達7.7%。上一次該公司下調硅片價格是元旦期間,下調0.2元/片。
“單晶電池,隆基超預期的下調幅度,隆基下調了4毛一片,一瓦差不多8分錢左右,電池片這個環節相應的也有削減,同比下降了5分錢”,通威股份高管對此評價稱,“電池片出現了全行業的虧損,電池廠已經沒有幾個,其他廠商都跟進調價。”
2月5日晚,隆基股份也在一份項目投產公告中預警稱,、隨著光伏行業的快速發展,部分原本面臨市場淘汰的中小企業開始恢復生產,從而導致過剩產能淘汰不到位;另一方面,行業內骨干企業憑借規模優 勢,也紛紛擴大產能,落后產能恢復和新增產能將加劇行業內的無序競爭,光伏行業可能再次面臨產能過剩所帶來的市場環境變化風險。
2月5日晚,隆基股份又拋出巨額采購公告稱,公司與韓國OCI簽署三年期多晶硅料采購合同,合同價格達10億美元以上。
隆基股份表示,本合同的簽訂符合公司未來經營規劃,有利于保障公司多晶硅原材料的穩定供應。
以通威、隆基和中環為代表,目前光伏行業正處于新一輪產能競賽的白熱化階段,一些中等體量的企業也卷入進來。
2017年12月,東方日升公告稱,公司作為乙方與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人民政府(即甲方)簽訂協議,擬投資80億建設 5GW 光伏電 池和 5GW 光伏組件的光伏產品制造基地。
東方日(ri)升(sheng)表示,若上述協(xie)議后續順利實(shi)施,預計(ji)將完善公(gong)司(si)光(guang)伏(fu)電(dian)池(chi)片、光(guang)伏(fu)組件及 相(xiang)關(guan)產(chan)品產(chan)能(neng)布局,提升(sheng)公(gong)司(si)光(guang)伏(fu)電(dian)池(chi)片、光(guang)伏(fu)組件及相(xiang)關(guan)產(chan)品制(zhi)造的(de)技術(shu)水平、 自(zi)動化水平、成本控制(zhi)等核心競爭(zheng)力(li),擴大(da)公(gong)司(si)光(guang)伏(fu)產(chan)品在全球市場的(de)份額(e),對公(gong)司(si)的(de)業績具有一定的(de)積極(ji)影響(xiang),符合公(gong)司(si)的(de)發展需要和長遠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