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沙鋼董事長沈文榮的一句“不要傻乎乎地指望著經濟短期復蘇”點醒了很多仍做著夢的商家。可是,除了希望經濟趕快復蘇,我們有還能指望什么呢?日前國務院印發了《節能減排“十二五”規劃》,規劃要求各地認真貫徹執行,確保“十二五”期間實現節能減排目標,說到淘汰落后產能,豈不更來氣?鋼企在“越淘汰,產能越大”的誤區中迷失了方向,這個漂亮規劃數據能否為鋼市帶來一場漂亮的減產呢,噓聲一片。
從國務院印發的節能減排的規劃來看,要求重點淘汰小火電2000萬千瓦、煉鐵產能4800萬噸、煉鋼產能4800萬噸、水泥產能3.7億噸、焦炭產能4200萬噸、造紙產能1500萬噸等。喏,規劃交給鋼鐵行業的任務是,淘汰4800萬噸的產能,看這個龐大的數據,如果能按要求完成,那必是可喜可賀的,因為4800萬噸的淘汰任務,幾乎相當于大半個月國內鋼廠的生產總量了,如果能把這一大批的落后產能淘汰掉,那對緩解國內鋼市供求矛盾將會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
可是,這項任務真的能完成嗎?從規劃提出的具體目標來看,《規劃》要求,到2015年全國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到0.869噸標準煤,比2010年的1.034噸標準煤下降16%。要知道,2011年我國的節能減排指標都只完成了一半,而今年上半年的減排完成情況依然不樂觀,由此可見,節能減排這條道路走得并不順利。
雖然國家一再強調節能減排的重要性,也曾一度將此任務放到日程來執行,但是山高皇帝遠,或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國家管得了大企業,管不過來小企業,為了生存,各中小企還是一樣的生產,他們對淘汰落后產能的意識不強,該干嘛干嘛,這種態度嚴重的制約了淘汰落后產能任務的執行進度,所以,《十二五規劃》中的4800萬噸的落后鋼鐵產能能否成功淘汰掉,還有待觀察實際情況。
就像沙鋼董事長說的,不要傻乎乎的指望經濟在短期內復蘇。在這里筆者同樣想說,大家也不要傻乎乎的指望這個節能減排的規劃能在短期內把鋼鐵行業帶出產能過剩的危機了。因為通過近年來的觀察,我國鋼鐵行業已經陷入一個“越淘汰,產能越大”的怪圈當中。人為的、強制的減產很難給市場帶來實際的成效,相反,各大鋼廠為了利潤始終保持著旺盛的生產力,也正因為如此,國內產能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據統計數據顯示,7月份中國大陸粗鋼產量為6170萬噸,同比增長4.2%,粗鋼產量的高產,嚴重阻礙了鋼價的上行道路。
綜(zong)合來看,《節能(neng)(neng)(neng)減(jian)排(pai)十二(er)五規劃(hua)》只能(neng)(neng)(neng)說是給鋼鐵行業帶來了一個希望(wang),與(yu)大(da)多數產(chan)(chan)能(neng)(neng)(neng)過(guo)剩(sheng)的(de)行業一樣,鋼鐵行業也(ye)正在(zai)努力的(de)想(xiang)從《規劃(hua)》中汲取到力量,但是政(zheng)府的(de)政(zheng)策只是一個推手,要(yao)想(xiang)真正完成節能(neng)(neng)(neng)減(jian)排(pai),還需要(yao)各大(da)企(qi)業主動優化產(chan)(chan)業結構、主動進(jin)行污染物減(jian)排(pai)、積(ji)極(ji)推動提高能(neng)(neng)(neng)效(xiao)。如果企(qi)業的(de)這種自主意識強(qiang)了,或許鋼鐵行業才能(neng)(neng)(neng)走出 “越(yue)淘汰,產(chan)(chan)能(neng)(neng)(neng)越(yue)大(da)”的(de)惡性循環,才能(neng)(neng)(neng)走出產(chan)(chan)能(neng)(neng)(neng)過(guo)剩(sheng)的(de)時代(dai)。